返回顶部 关注微博
欢迎光临国之画!PC电脑站|手机/微信站|书画网址导航180-1049-4229,010-56947709guozhihua@lightinit.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资讯 > 新闻动态 > 走访洛阳博物馆 看古代“萌蛙”长这样
走访洛阳博物馆 看古代“萌蛙”长这样

  近日,随着一款手机游戏《旅行青蛙》的流行,一只可爱的“小青蛙”出现在不少小伙伴儿的手机中。其实,从新石器时代开始,青蛙和蟾蜍就作为神兽被先民崇拜。我市出土的古代文物中,有不少青蛙和蟾蜍的可爱身影,本报记者带您一睹为快。

  一、灰陶蟾蜍

  这只制作精巧的灰陶蟾蜍1987年3月出土于二里头遗址,现藏于洛阳博物馆,长10.4厘米、高3.8厘米、宽8.8厘米。只见它屈肢俯卧作匍匐状,双目圆睁,凝视前方,嘴巴微微开启,全身布满了细线雕刻的圆点纹,好像要伺机捕食猎物,形象逼真,生动有趣。

  洛阳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蟾蜍虽貌丑,但在古代被视为吉祥之物,寄托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古时科举考试中榜被称为“蟾宫折桂”。该灰陶蟾蜍的发现,也为后人研究商代早期陶器的制作工艺提供了重要实物例证。

  二、彩绘百花灯

  这盏彩绘百花灯1972年出土于洛阳西郊汉墓,精妙绝伦,堪称我国古代陶灯的经典之作,现藏于洛阳博物馆。灯座呈覆喇叭形,像是一座起伏的山峦,“山”上堆塑有人、龙、兔、虎、朱雀、蟾蜍等。其中,4只蟾蜍正在爬行,样子憨态可掬。不过,也有人认为这4只小蟾蜍是龟。

  三、三彩蛙形枕

  这只可爱的“小青蛙”1986年出土于洛阳,宋代文物。其头部微微上翘,眼睛圆圆鼓鼓的,釉彩鲜艳,中间凹陷部分让它的主人枕卧睡眠。“蛙”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被人们认为是神物,先民祈盼能像“蛙”一样产子繁多,企望生生不息。

  四、汉墓壁画中的蟾蜍

  蟾蜍形象丑陋,被称为癞蛤蟆。但在汉代,蟾蜍象征着生命化育。所以在洛阳出土的汉墓壁画中,蟾蜍的形象几乎随处可见,一般随女娲和西王母一起出现。但非常有趣的是,汉墓壁画中的小蟾蜍都长着一条奇异灵动的小尾巴,其原因至今未解。

  我市出土的汉墓壁画中的蟾蜍也很常见。其中,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珍藏的西汉墓壁画中的蟾蜍,都位于墓室顶部,均在人首蛇身的女娲胸前圆环中出现。汉代最讲究阴阳相合,圆环象征着月亮,圆环中的蟾蜍代表了“月精”,表达了墓主人想长生不老的心愿。

  五、石蟾蜍

  这只石蟾蜍是唐代武周时的物品,1980年出土于上阳宫遗址,高51厘米、长96厘米、宽71厘米,保存完整。从外观上看,它形似蛤蟆,嘴巴张开,腹中有孔,头肩部位有浮雕加阴线刻的凸眼和双角,造型敦厚,形象奇特。洛阳博物馆的文物专家说,这样的石蟾蜍应为宫殿建筑或苑囿的排水设施。

 
服务电话
朱贤昌13475803796
刘守善15621126631
朱又生18010494229
Mail:281240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