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关注微博
欢迎光临国之画!PC电脑站|手机/微信站|书画网址导航180-1049-4229,010-56947709guozhihua@lightinit.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资讯 > 学识艺术 > 从张大千收藏经解读艺术品资产配置
从张大千收藏经解读艺术品资产配置

张大千多年寄迹海外,在海外置产多处——在巴西辟建“八德园”,在美国购置“可以 居”、“环荜庵”;在台北建造“摩耶精舍”,俱是奇花异卉、精巧绝伦。他的旅游行迹更遍及欧、亚、南北美各大洲,出门搭乘的是航空客机头等舱,住的是豪华 昂贵旅馆,吃的也都是最顶级的美食……此等生活若不是理财有方,何以能得?也正因此,令人更想一窥其中堂奥。关于张大千的海外财源,台湾资深新闻工作者, 张大千生前好友黄天才归纳出三大层次:丰富的基本财源、新购的古书画的整修及加工、古书画的灵活交易及运用。

 

而张大千最令人称奇之处,就是其收藏、鉴识古画的精准眼光。许多珍品在中国近现代私人收藏史上更是冠绝一时,尤其六大国宝级的名迹,包括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董源的《潇湘图》、《溪岸图》、王羲之的《行穰帖》、黄山谷《经伏波神祠诗书卷》及《苏东坡书维摩赞卷》等。

 

事实上,身在海外,经济来源远不如当年那么宽裕,但是,就张大千的性格而言,不到万 不得已,绝不会委屈自己、委屈他人。早在国内时期,靠自己的一支笔,张大千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享受着浓厚的友情,可他却没有任何置地、建房的财产,原因 是所有的收入几乎都用在了古书画的收藏上。一方面是为了学习借鉴,另一方面,这也是张大千今后在海外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所谓的“富可敌国、贫无立锥”也 正源于此。

 

早在1940年代,因携队远赴敦煌临摹壁画多年,张大千就一度“债台高筑”,最终也 是以售让收藏才得以还清债务。这次经验,使得张大千在去国之日,多生了一个心眼,将收藏悉数带出,为的就是以备不时之需。果不其然,由于所有现金几乎都留 在国内安家,张大千在海外的日子并不好过,暂居香港时,有一次告贷无门,只好拿了自己的三幅国宝级藏品去借高利贷,其中不乏巨然《溪山图》手卷这样重量级 的文物,可见当时大千困窘之一斑。最终,因未能如期还贷,三幅国宝险些遭遇“抄没”的危险。这也让张大千警惕到,身在海外,光靠自己的笔开拓财源,是远远 不够的。

 

大千晚年曾说起过当年为还敦煌旧债而卖收藏的情况:“我卖的是明清古画,虽然心痛, 但还可以忍受。”言下之意,对于其丰富的宋元藏品,大千是极为舍不得的。但就在海外的岁月里,为了全家的生计,为了国内亲人的生活,也为了自己在欧洲、美 国艺术市场的开拓,张大千不得已考虑将自己收藏的顶级精品,逐件出售。

 

可是,当年在香港,一般的古书画并不容易脱手,买者寥寥,以至于1952年张大千移 居阿根廷筹钱时,买家指名索购他最心爱的南唐顾闳中手卷《韩熙载夜宴图》和五代董源的《潇湘图》。消息传出,令人大为震惊。移居阿根廷后,张大千特意进行 了一次北美之旅,以此打听美国公私收藏家对中国古书画的接受程度。令人欣喜的是,美国的确是当时古书画交流的一大市场所在,张大千的选择是正确的。王季 迁、顾洛阜等收藏家,成为张大千在美国变卖收藏的两个重要渠道。相比较而言,身为吴湖帆大弟子的王季迁在选画时更为“严格”,因为对大千的收藏十分了解, 有时他还会点名索要,对此大千虽不舍却也无可奈何。而身为美国人的顾洛阜,财力雄厚,每次选购都数量很大。有趣的是,尽管两人选画标准不同,但最终,这批 精彩而丰富的藏品,几乎不约而同都进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对于公开出售自己的藏品,张大千既不回避也不宣扬,每每谈及于此,他几乎都不发一 言。在黄天才看来,“想必是因为别人不一定知道他的苦衷,多说则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口舌”。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出售字画,张大千还非常善于把握机会,及时 补充收藏,特别是在战后的日本,由于经济不景气,大量国宝级书画得以流向市场,张大千借美国卖画的机会,又得以在东京市场大显身手,补充收藏了不少好作 品。据介绍,除了熟悉的古董商为大千提供藏品外,张大千更是以其豪爽的性格、深厚的学养、精准的眼力,在日本收藏界大显身手。只要是他看得上眼的艺术品, 绝不还价,出手大方,不斤斤计较,为此在日本古玩界打开了名气,当时大千住的旅馆每天要接待好几批送字画来看的古董商,只要他看中,问明价格后当即留下, 即使一幅也看不中,大千照样奉上交通费日币两千元,这在当年已不是个小数目了。自1954年起,张大千连续在日本看画、买画十二三年。不仅如此,依托日本 精良的装裱技术,张大千的不少藏品,得以重换新颜。

 

应该说,张大千的收藏与变卖,一切都是源自生活的需要。不仅如此,面对巨大的经济负 担,他甘冒“投机倒把”之大不韪,费尽心思进行古书画交易,其心智与胆魄令人敬佩。同时,他所能持有的“有舍才有得”的收藏原则,恰如王世襄所言“由我得 之,由我遣之”,从容豁达地处理这些“身外之物”,最终也因此,他才会在晚年将所有收藏悉数赠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毫无留恋。

 
服务电话
朱贤昌13475803796
刘守善15621126631
朱又生18010494229
Mail:281240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