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资本最活跃的城市上海,华人收藏家正在建造并运营一批他们的私人美术馆。
“真正推动当代艺术的还是民间的艺术机构”,画家赵红尘告诉笔者。他所在的艺术机构香港当代美术馆先后在北京和广州开设展厅,其广州展厅最近正展出一些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据赵红尘介绍,其机构还致力发展一些对新艺术家感兴趣的藏家。
自从中国实验艺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问世以来,许多公共文化机构一直鲜有展示相关作品,而在本世纪初出现的私人美术馆和博物馆,则为这些当代艺术品提供了展览台,亦为这些艺术家找到了与西方收藏家联系的途径。
如今,华人收藏家的能量越来越大。2013年的中国,艺术继2005年来,再度成为新闻热词之一。中国艺术家曾梵志的作品和中国人买下的毕加索作品都开出了空前高价,全球两大拍卖商苏富比和佳士得也都在大陆设立了拍卖专场。
中国经济的崛起正在为在全国各地兴起的美术馆建设热潮提供资金,政府开始加重对文化领域的建设与支持,越来越多富裕的艺术赞助人也在为中国的艺术家打造 展示作品的平台。前瑞士驻华大使、以中国当代艺术收藏闻名的收藏家乌利·希克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是外国人开创的,但中国收藏家的视野正在扩大,希望能 够重塑格局。”
“有担当的收藏家开设美术馆”
今天的私人美术馆似乎与十多年前的不一样了。香港M+博物馆的首席策展人郑道炼表示:“之前有传言说会在奥运会之前建设百来个美术馆、博物馆,之后曾有一批博物馆昙花一现。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批严肃的、有担当的收藏家开设的美术馆和博物馆纷纷开馆。”
亿万富翁、投资商刘益谦及其妻子王薇开办了他们的龙美术馆。馆藏展品包括古代青铜器、毛泽东时代的绘画和当代艺术作品。作为热情的艺术品购买者,2014年他们则新开了西岸馆,展示新艺术作品与传统书画。
龙美术馆西岸馆开馆展览请来中央美术学院策展团队操刀。在这个由200余位艺术名家的300多件艺术作品组成的收藏展上,央美美术馆馆长王璜生携手郭晓彦、曹庆晖,根据龙美术馆自身的收藏特色,展品贯穿中国当代艺术、中国近现代艺术和传统艺术。
印尼华裔企业家余德耀的私人美术馆也于2014年开馆。这所全新的美术馆由原龙华机场的机库改建而成,总面积达九千多平方米。
在过去的几年里,余德耀从名不见经传的“华人藏家”,迅速跻身英文杂志《艺术与拍卖》“艺术世界最有影响力的100人”排行榜第八名。当时他加入收藏行列不足六年,但已经在雅加达建立起一家博物馆,并在印尼举办中国艺术家叶永青的个展。
2004年前后,他对中国当代艺术产生了兴趣,多次不惜重金在拍卖会上拍下许多重要作品,从而迅速吸引了业内的目光。2007年,他在伦敦苏富比以200万美元购入岳敏君创作于1997年的《公主》;2010年,又在香港以669万美元竞得张晓刚创作于1992年的二联画《创世篇:一个共和国的诞生二号》——而后者,目前正在余德耀美术馆的开馆展中展出。
余德耀美术馆开幕展“天人之际”,由知名美术史学者、芝加哥大学教授巫鸿主持。展览既是一个收藏展,同时也是一个主题展。通过围绕“神话”与“历 史”两个概念,意图发掘当代艺术创作和叙事中的一些基本倾向和逻辑,展品几乎涵盖了中国当代艺术运动中,大部分声名赫赫的艺术家。
对于一般的美术馆而言,盖房子容易,收集重要作品就不那么容易了。而对于“土豪”所建的美术馆,高调的开场总令人心潮澎湃,未来之路如何展开,依然悬念重重。如何让这些巨大的空间不仅仅是满足富豪们虚荣心的艺术品仓库,除了通过积累物质,似乎需要做更多工作。
在余德耀美术馆中,正展出中国艺术家孙原和彭禹所创作《自由》,一个不间断对着四周钢板强力喷水、发出巨响的装置作品。但开展不足两个月,装置已经以维护之名,临时停止运作。
响应政府布局收藏家尝到甜头
两所大型私人美术馆并置上海徐汇区西岸,并非无独有偶。事实上,它们都是上海“西岸文化走廊”的一部分。资料显示,“西岸文化走廊”自2012年7月启动,龙美术馆西岸馆、余德耀美术馆的签约动工被作为徐汇滨江的“西岸文化走廊”一期建设拉开帷幕的标志。
当这些私人美术馆的可持续性还待观察之时,占据“文化走廊”有利位置的楼盘房价已经显得迫不及待了。两所美术馆之间的一处售楼部里,相关人员告诉笔者,他们的楼盘于2013年均价已达七万元每平方米,并所剩无几。资料显示,2013年上海市商品住宅成交均价约25000元。
除了地产商人,响应政府布局的收藏家也尝到甜头。7月20日,刘益谦拎着一只拷克箱,把成交价超过2.8亿港元的明成化鸡缸杯从香港苏富比带回上海,经海关专用通道办完手续后,直接进入徐汇滨江的西岸艺术品保税仓库。
刘益谦表示,此次重金拍下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对其设在徐汇滨江的龙美术馆西岸馆的意义较大。据悉,刘益谦采取存放在西岸艺术品保税仓库的方式,等于把文物带回自己身边,而且还不用交纳关税。根据鸡缸杯的成交价格,刘益谦如果全额交纳关税大约需要6000万港元。
私人美术馆“倒逼”官方美术馆
时至今日,官方机构仍然是艺术领域的巨头,据中国文物局的资料显示,在中国现有的超过三千个博物馆中,只有不到五百个属于私人性质。然而,近年兴起的私人美术馆运动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艺术的发展,甚至“倒逼”着官方美术馆,使之不得不改变。
作为传统而言相对保守的中国美术馆的馆长,范迪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许多新的博物馆和画廊正变得非常受欢迎。在和类似798这样的新艺术区争夺参 观者的角力中,我们面临很大的挑战。”他所领导的中国美术馆正准备搬迁到奥林匹克运动村新址,并开始计划建立大规模的中国当代艺术品收藏。
如果把经典艺术与当代艺术视作两种艺术文化的话,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认为,中国各地都存在这两者的互相竞争:官方文化和先锋艺术家创造的当 代艺术。“两种文化之间的竞争最终可能会发展成协作。”一位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并非唯一一个出现公私美术馆竞争的国家,“全球各地的私人博物馆都在挑 战公立博物馆的地位。”